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創意產業民營公司價值DNA

——專訪全球動畫大師、點石數碼創始人鄧博弘□《環球財經》資深編輯 劉艷濤創意的認識《環球財經》:對於文化創意產業,從產業的角度來講您是怎麼認識的?鄧博弘:他肯定是一個產業,而且可能是一個終極產業。當社會變得穩定變得富足之後,人們才會真正尋找自己內心的需求,文化、藝術相應的東西開始值錢。從中國的歷史和現代世界的普遍規律看,強大的物質文明崛起之後,一定伴隨的是強大的精神文明崛起。文化產品需要具有設計感具有藝術價值,在這之後其實就會踏入一個全民娛樂時代。《環球財經》:您剛剛提到中國文化,就像功夫熊貓有中國元素,包括花木蘭,不管是動漫還是電影,而很多的中國元素在國內是沒有得到開發的,不管是哲學還是之前的一些典故,而現在被美國給開發瞭,您在文化產業公司,有沒有把這些元素運用到其中?鄧博弘:不管是花木蘭也好、功夫熊貓也好,任何一個文化產物如果要衡量的話,他都是納入一個體系下的,我們是在中國長大的人,所以這種原始無時無刻不在滲透。因為隻有自己能夠理解或者能夠感知的東西我們才能做出來。如果說具象的點的話,一個依據是生長文化,就是房子鋼筋水泥交疊在一起的東西,那是典型的美國流。另一個重要的作品就是金地芙蓉世傢,頗有難度,我們從技術上去解決問題。我們做出來之後,其實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傳承千年的中國元素同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在歐洲14個金獎中,拿到其中一個。所以其實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認為這也是評委能夠把他評為經典的一個重要理由。文化創意產業,我並不想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但他恰恰需要完全突發自身的個性,完全地扣問自身的靈魂和內心,在極度主觀之後才能創造一個極度偉大和客觀結果的行業。科技和藝術千年之前的東西和千年之後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先變成一個偉大的主觀然後才是變成客觀的產物。產業審視《環球財經》:當創意遇到產業,所有的想法必須落地,必須把產品做出來才能掙到錢,您覺得中國現在的土壤和機制怎樣?鄧博弘:中國人並不缺創意,我們靈魂裡並不缺乏創意與文化的優良的種子,但是現在顯得比較貧瘠是因為我們的土壤仍需繼續改良,真正好的土壤需要用比較長的時間去培育。現在中國跟國外的區別絕對不是文化底蘊不同,而是因為經濟發展的成熟度不同,因為文化創意產業和發展的節奏是非常有關系的。需求決定市場,需求是在不斷的進化和演變的,而這種需求和演變又和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系。再次,從技巧上,也是一個發展的必然規律。今天的文化創意產業,不再是我們傳承的文化,他是有一些新的概念。市場化是以前沒有體現,同時沒有工業化就沒有產業。這些元素都和我們以前對文化的理解不同,所以產品和結果也會有區別。《環球財經》:如今隨著政策對文化領域的傾斜,文化產業公司和產業園遍地開花,但也出現瞭行業泛濫和同質化的的問題,您怎麼看待?鄧博弘:在中國金錢非常值錢的社會環境下,以及人們對金錢的瘋狂的追求的價值觀體系下,這是中國現在的土壤現狀。所以,創意值多少錢,他背後所蘊含的美感設計值幾個錢呢?所以說,人們一定到對這類東西有需求的時候他才會有價值。同質化和混亂是必然的,市場本身會經歷一些很混亂的、浮躁的浮躁的一些洗禮之後,才會慢慢地恢復。因為現在能夠誕生和萌生文化創意產業我認為已經是瞭不起的進步瞭。如果我們的政府想引導,我認為從機制上、土壤上傾註一些資源,來做引導。雖然會很漫長,但是我認為是一個非常徹底的將會永久見效的土壤改良瞭。《環球財經》:如同中國大多數產業那樣,文化創意現在基本都處於一個大而不強的發展現狀中,讓人困惑的是,在這個行業中,中國不乏數百人甚至數千人的巨型公司,這與傳統產業靠規模擴張實現低成本、低價格競爭的規律可謂大相徑庭。您認為導致這一區別的原因在哪裡?鄧博弘:所有的行業都是以產品為主導,以可理性量化的東西為主導,因此其規模非常重要,因為規模直接決定生產成本和效率。但文化產業卻有個特殊性。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去年的電影票房超過瞭百億,這是大傢很歡欣鼓舞的一件事情,但一部《阿凡達》的票房就達到27億美金,是中國全體票房的數倍。在這個行業裡,低成本和大批量的生產能力不是最重要的。這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核心特點—他所針對的人們內心的感性。這個行業真正做到很靠譜的狀態,好萊塢的經驗可以拿來借鑒。氛圍判斷《環球財經》:有專傢指出,提高中國文化產業的活力和能力要促進個體創業者和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您怎麼理解?鄧博弘:其實個體、小企業在文化創意產業才會擁有最強悍的DNA。因為小企業創新的能力和創造能力。我們有執著地把工作做好、把工業轉化為專業化的態度。這就又回歸到剛才我們定義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屬性上,文化創意產業是直指人內心的主觀感受的產業。這個根本點就決定瞭他不是一個大規模集團軍能夠改變的事情。因為本身產品屬性不一樣。文化創意產業還有對國傢、民族的價值,就是GDP不是評價他的惟一標準,審視他的價值不應該過度用GDP來審視。不管是西方還是我們國傢的文化創意產業,都應該是一個個體主導的發展趨勢,這是自然規律。但是我們要理解我們國傢和政府的精神,我們要每個創作者和國傢強化這種引導和約束,不要變成一種自由散漫和低俗的東西。文化創意產業的工作者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環球財經》:很多人說美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取得成功,就是因為美國的包容性文化,而中國的文化缺乏包容性,您認同這個觀點嗎?但是在中國來說,這種文化的土壤包括文化的環境,您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鄧博弘:認同,其實包容性文化講的是一個現象。究其根源,就是價值觀多元化,價值觀決定瞭一切。不過美國包容性文化是他的一個閃光點,但也是他的弱點。他是一個和稀泥的文化,到最後你會發現他扁平低俗。包容性文化,我認為不應該粗淺地認識為是一種雜交文化。雖然我們有強大的傳承性,但是我們的文化本身就是有包容性質的。中國貌似包容性的文化弱一點,但是中國文化本身就是包容的。所以我說,以西方邏輯思維為主的主流價值觀需要被改良。《環球財經》: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將獲得崛起的環境呢?鄧博弘:我們在經濟上用瞭30年完成瞭歐洲大概400年歷程,但文化的進步速度肯定不會像經濟那樣快。因此中國富裕群體的文化消費能力已經達到發達國傢的水平,但更多地是在消費logo,屬於一種面子消費。全民的價值觀的問題需要幾代人來完成,尤其是文化意識的培養和延伸是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並發揚光大。■var page_navigati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avigation');if(page_navigation){ var nav_links = page_navigation.getElementsByTagName('a'); var nav_length = nav_links.length;//正文頁導航加突發新聞 if(nav_length == 2){ var emergency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emergency.style.position = 'relative';emergency.innerHTML = '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05-13/基隆市銀行債務協商154061890.html

澎湖縣貸款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nyca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