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綜述京廣高鐵讓 大武漢踏上復興之路

中新社武漢1月6日電(記者 徐金波)“大武漢”的輝煌史,其實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工業史。如果說百年前京漢鐵路開通,開啟“大武漢”近代輝煌篇章,那麼百年後京廣高鐵貫通,則讓武漢踏上復興之路。新近貫通的京廣高鐵,成為正在召開的武漢“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京漢鐵路奠定武漢近代輝煌武漢鐵路史專傢田新法6日介紹,武漢歷來是中國鐵路發展的重要樞紐,擁有118年的鐵路歷史。1896年,盧(溝橋)漢(口)鐵路正式動工,武漢正式進入中國鐵路版圖。盡管中間遭遇八國聯軍入侵、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這條全長1311.4公裡的鐵路終於在10年後貫通,年近七旬的線路提議者湖廣總督張之洞,在眾人簇擁下登上火車感慨萬千。京漢鐵路開通後,雖然從北京到漢口最快也需30個小時,但依然給武漢帶來便利的交通、繁華的商業。通車第二年,漢口超越天津和廣州,成為繼上海之後的中國第新北石門房貸二大商埠。更重要的是帶來瞭發達的近代工業,為生產盧漢鐵路所需要的鋼軌,張之洞將廣州籌辦的鐵廠遷到瞭武漢,興建著名的“漢陽鐵廠”;他又把原計劃在廣州修建的兵工廠爭取到瞭湖北,在漢陽建成湖北槍炮廠,生產瞭鼎鼎大名的“漢陽造”,由此奠定武漢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輝煌。長江大橋實現南北貫通夙願1936年,歷時40年修建的粵漢鐵路建成通車。田新法說,“雖說武漢成為中國鐵路的"樞紐",但兩條線路被長江天塹阻隔銀行信用貸款車貸缺錢急用哪裡借錢,火車需要在武漢靠輪渡過江,才能實現對接。在長江上建橋把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連成一體,成為幾代中國人的夙願。”直到1957年10月15日,萬裡長江上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連成瞭一體,並正式更名為京廣鐵路,火車擺渡過江的局面才宣告結束。鑒於武漢在中國鐵路版圖上的樞紐地位,新中國初期,國傢把鋼鐵、重型機床、造船等諸多企業佈局武漢。改革開放初期,九省通衢的武漢,工業產值居中國第四位。京廣高鐵承載武漢復興夢想“大武漢的"塌陷",關鍵是工業的"塌陷"”,武漢市長唐良智6日說,當前復興大武漢,最重要的是復興武漢的工業實體經濟。為此,武漢抓住交通便利的優勢,實施“工業倍增計劃”,京廣高鐵的開通則為大武漢復興提供契機。隨著京廣高鐵在武漢與合武、漢宜等高鐵線路相連,武漢率先實現高鐵縱橫交匯連線成網,形成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中國主要城市的4小時生活圈,武漢城市圈與環渤海經濟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等經濟發達區域的聯系更趨緊密。便捷的交通體系、低廉的運輸成本,讓武漢再次成為工業投資窪地。2012年,武漢工業實現強勁增長,總產值突破10000億元人民幣,湧現出汽車產業、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能源環保、食品煙草等5個千億元板塊。同時,有80萬噸乙烯、東風本田第二工廠、上海通用武漢基地、聯想武漢生產基地等10個投資50億元的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或開工,工業投資超過1700億元,同比增長41.7%。受工業經濟拉動,武漢GDP今年增速預計達12%以上,經濟總量有望躋身“萬億俱樂部”,為復興大武漢、建設國傢中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01-06/14981577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nyca63 的頭像
    tonyca63

    台灣痞客?

    tonyca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